我听说利斯科夫替换原则(LSP)是面向对象设计的基本原则。它是什么?它的一些使用例子是什么?


当前回答

可替代性是面向对象编程中的一个原则,它指出,在计算机程序中,如果S是T的子类型,那么类型T的对象可以被类型S的对象替换

让我们用Java做一个简单的例子:

不好的例子

public class Bird{
    public void fly(){}
}
public class Duck extends Bird{}

鸭子能飞,因为它是鸟,但这个呢:

public class Ostrich extends Bird{}

鸵鸟是一种鸟,但它不能飞,鸵鸟类是鸟类的一个子类,但它不应该能够使用fly方法,这意味着我们打破了LSP原则。

很好的例子

public class Bird{}
public class FlyingBirds extends Bird{
    public void fly(){}
}
public class Duck extends FlyingBirds{}
public class Ostrich extends Bird{} 

其他回答

可替代性是面向对象编程中的一个原则,它指出,在计算机程序中,如果S是T的子类型,那么类型T的对象可以被类型S的对象替换

让我们用Java做一个简单的例子:

不好的例子

public class Bird{
    public void fly(){}
}
public class Duck extends Bird{}

鸭子能飞,因为它是鸟,但这个呢:

public class Ostrich extends Bird{}

鸵鸟是一种鸟,但它不能飞,鸵鸟类是鸟类的一个子类,但它不应该能够使用fly方法,这意味着我们打破了LSP原则。

很好的例子

public class Bird{}
public class FlyingBirds extends Bird{
    public void fly(){}
}
public class Duck extends FlyingBirds{}
public class Ostrich extends Bird{} 

LSP的这种形式太强大了:

如果对于每个类型为S的对象o1,都有一个类型为T的对象o2,使得对于所有用T定义的程序P,当o1取代o2时,P的行为不变,那么S是T的子类型。

这基本上意味着S是t的另一个完全封装的实现,我可以大胆地认为性能是P行为的一部分……

因此,基本上,任何延迟绑定的使用都违反了LSP。当我们用一种类型的对象替换另一种类型的对象时,获得不同的行为是OO的全部意义所在!

维基百科引用的公式更好,因为属性取决于上下文,并不一定包括程序的整个行为。

它指出,如果C是E的子类型,则E可以替换为C类型的对象,而不会改变或破坏程序的行为。简单地说,派生类应该可以替代它们的父类。例如,如果一个农民的儿子是农民,那么他可以代替他的父亲工作,但如果一个农民的儿子是板球运动员,那么他就不能代替他的父亲工作。

违反的例子:

public class Plane{

  public void startEngine(){}      

}        
public class FighterJet extends Plane{}
    
public class PaperPlane extends Plane{}

在给定的例子中,fighter和PaperPlane类都扩展了包含startEngine()方法的Plane类。所以很明显,战斗机可以启动引擎,但纸飞机不能,所以它破坏LSP。

PaperPlane类虽然扩展了Plane类,但应该可以替代Plane类,但它不是Plane实例可以被替换的合格实体,因为纸飞机不能启动引擎,因为它没有引擎。好的例子是,

受人尊敬的例子:

public class Plane{ 
} 
public class RealPlane{

  public void startEngine(){} 

}
public class FighterJet extends RealPlane{} 
public class PaperPlane extends Plane{}

使用指向基类的指针或引用的函数必须能够在不知道它的情况下使用派生类的对象。

当我第一次阅读LSP时,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严格的含义,本质上等同于接口实现和类型安全强制转换。这意味着语言本身要么保证LSP,要么不保证LSP。例如,在严格意义上,ThreeDBoard当然可以取代Board,就编译器而言。

在阅读了更多关于LSP的概念之后,我发现LSP的解释通常比这更广泛。

简而言之,对于客户端代码来说,“知道”指针后面的对象是派生类型而不是指针类型的含义并不仅限于类型安全。对LSP的遵守也可以通过探测对象的实际行为进行测试。也就是说,检查对象的状态和方法参数对方法调用结果或从对象抛出的异常类型的影响。

再次回到示例,理论上Board方法可以在ThreeDBoard上很好地工作。然而,在实践中,在不妨碍ThreeDBoard打算添加的功能的情况下,防止客户端可能无法正确处理的行为差异是非常困难的。

掌握了这些知识后,评估LSP粘附性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工具,可以确定何时组合机制更适合扩展现有功能,而不是继承。

到目前为止,我发现LSP最清晰的解释是“利斯科夫替换原则说,派生类的对象应该能够替换基类的对象,而不会给系统带来任何错误,也不会修改基类的行为”。文中给出了违反LSP的代码示例并进行了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