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的“虚拟机”似乎很少读到,而在Java中“虚拟机”一直被使用。
两者都解释字节码;为什么一个叫虚拟机,另一个叫解释器?
Python的“虚拟机”似乎很少读到,而在Java中“虚拟机”一直被使用。
两者都解释字节码;为什么一个叫虚拟机,另一个叫解释器?
当前回答
不要忘记Python为x86提供了JIT编译器,这进一步混淆了问题。(见psyco)。
对“解释型语言”的更严格的解释只有在讨论VM的性能问题时才有用,例如,与Python相比,Ruby被认为更慢,因为它是一种解释型语言,不像Python——换句话说,上下文就是一切。
其他回答
术语不同的一个原因可能是,人们通常认为向python解释器提供人类可读的原始源代码,而不用担心字节码之类的问题。
在Java中,必须显式地编译为字节码,然后在VM上只运行字节码,而不是源代码。
尽管Python在幕后使用虚拟机,但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大多数时候可以忽略这个细节。
HotSpot运行时被称为虚拟机,而CPython仅仅被称为解释器,这可能是有原因的
首先,CPython只是普通的、基于栈的字节码解释器。你向它输入Python操作码,CPython内部的软件堆栈机器就会计算你的代码,就像普通的解释器一样。
The Java HotSpot runtime is different. First and foremost, Java has 3 Just-in Time Compilers, C1, C2, and an experimental one that isn't in use yet. But that's not the main reason. The Interpreter inside the JVM is a very special kind of Interpreter called a Template Interpreter. Instead of just executing bytecode directly in a massive opcode switch case statement like CPython (And really almost every other interpreter does) does, the Template Interpreter inside the JVM contains an enormous arraylist. What does it contain? Key-value pairs of bytecodes and native CPU instructions! The arraylist is empty on startup and is filled with mappings of bytecodes pointing to native machine language to be directly run on the hardware just before your application starts up, what this means is that the "Interpreter" inside the JVM isn't actually an Interpreter at all- It's actually a discount Compiler! When Java bytecode is run, the "Interpreter" simply maps the input bytecode directly to native machine language and executes the native mapping directly, rather than implementing it in software. I'm not exactly sure why the JVM was made this way, but I suspect it was to easily execute "Interpreted" Code together with JIT Compiled Code seamlessly, and for speed/performance. If you pitted the JVM without JIT against CPython or most other interpreters it would still probably come out ahead of them, in virtue of its ingenious design which to my knowledge no other language has used before.
首先,你应该明白,编程或计算机科学一般不是数学,我们经常使用的大多数术语都没有严格的定义。
现在回答你的问题:
什么是解释器(计算机科学)
它按最小的可执行单元翻译源代码,然后执行该单元。
什么是虚拟机
对于JVM来说,虚拟机是一个包含解释器、类加载器、垃圾收集器、线程调度器、JIT编译器和许多其他东西的软件。
正如你所看到的,解释器是JVM的一部分,整个JVM不能被称为解释器,因为它包含许多其他组件。
为什么在谈论python时要用“解释器”这个词
在Java中,编译部分是显式的。 另一方面,Python的编译和解释过程不像Java那样明确,从最终用户的角度来看,解释是用于执行Python程序的唯一机制
解释器,翻译源代码为一些有效的中间表示(代码),并立即执行。
虚拟机,显式地执行存储的预编译代码,由编译器构建,它是解释器系统的一部分。
虚拟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是,在虚拟机内部运行的软件,受限于虚拟机提供的资源。确切地说,它无法跳出它的虚拟世界。想想远程代码的安全执行,Java applet。
在python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保留pyc文件,就像这篇文章的评论中提到的,那么这个机制将变得更像一个虚拟机,并且这个字节码执行得更快——它仍然会被解释,但从一个更计算机友好的形式。如果我们从整体上看,PVM是Python解释器的最后一步。
底线是,当我们提到Python解释器时,这意味着我们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引用,而当我们说PVM时,这意味着我们只是在谈论Python解释器的一部分,一个运行时环境。类似于Java,我们引用不同的部分,JRE, JVM, JDK等。
有关更多信息,请参阅维基百科条目:解释器和虚拟机。这里还有一个。在这里您可以找到应用程序虚拟机的比较。它有助于理解编译器,解释器和vm之间的区别。
我认为两者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人们大多争论的是“解释器”这个词的含义,以及语言与“解释器……编译器”范围的每一方有多接近。然而,没有一个是100%的。我认为编写Java或Python实现是很容易的,这是频谱的任何价值。
目前Java和Python都有虚拟机和字节码,尽管一个操作具体的值大小(如32位整数),而另一个必须确定每次调用的大小,在我看来,这并没有定义术语之间的边界。
Python没有正式定义的字节码,它只存在于内存中,这一论点也不能说服我,只是因为我计划开发只识别Python字节码的设备,编译部分将在浏览器JS机器中完成。
性能只与具体的实现有关。我们不需要知道对象的大小就能处理它,最后,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处理的是结构,而不是基本类型。可以通过重用现有对象来优化Python VM,从而消除每次在表达式计算期间创建新对象的需要。一旦完成,在计算两个整数的和之间没有全局性能差异,这是Java的闪光点。
两者之间没有致命的区别,只有一些与最终用户无关的实现上的细微差别和缺乏优化,可能在她开始注意到性能滞后的时候,但这又是实现而不是架构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