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该多久向源代码控制提交一次更改?在每个小特性之后,还是只在大特性之后?
我正在开发一个项目,有一个长期的功能要实现。目前,我在完成每一大块工作后,即每一个子特性实现和bug修复后提交。我甚至在发现bug后为某些特性添加了一组新的测试之后才提交。
然而,我对这种模式感到担忧。在一个富有成效的工作中,我可能会提交10次。鉴于我使用的是Subversion,这些提交会影响整个存储库,所以我想知道做这么多次是否真的是一个好做法?
我应该多久向源代码控制提交一次更改?在每个小特性之后,还是只在大特性之后?
我正在开发一个项目,有一个长期的功能要实现。目前,我在完成每一大块工作后,即每一个子特性实现和bug修复后提交。我甚至在发现bug后为某些特性添加了一组新的测试之后才提交。
然而,我对这种模式感到担忧。在一个富有成效的工作中,我可能会提交10次。鉴于我使用的是Subversion,这些提交会影响整个存储库,所以我想知道做这么多次是否真的是一个好做法?
当前回答
我个人会提交每一组已完成/稳定/编译的逻辑代码,并尽量在没有提交我当天所做的事情的情况下下班。
其他回答
我遵循开源咒语——尽早提交,经常提交。
基本上,每当我认为我添加了有用的功能(无论多么小)而没有给其他团队成员带来问题时。
这种经常提交的策略在持续集成环境中特别有用,因为它允许针对其他开发工作进行集成测试,从而及早发现问题。
我喜欢每30-60分钟提交一次更改,只要它编译干净,并且在单元测试中没有回归。
我也喜欢在完成一大块工作后做出承诺,通常一天要做好几次。我认为在小提交中比在大提交中更容易看到发生了什么。如果担心提交太多,可以考虑创建一个分支,并在整个特性完成后将其合并回主干。
这里有一篇相关的博客文章:编程的恐惧:尽早检查,经常检查
你现在的模式说得通。请记住如何使用这个源代码控制:如果您必须回滚,或者如果您想做一个不同的?在这些情况下,你所描述的块看起来就像是正确的差异:差异将准确地显示在实现bug #(在签入日志中指定)时发生了什么变化,或者确切地显示用于实现特性的新代码是什么。类似地,回滚一次只会触及一个东西。
我喜欢Jeff Atwood写的这篇小文章:“早报到,常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