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试图掌握语义网的概念。我发现很难理解RDF和OWL之间的确切区别。OWL是RDF的扩展还是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技术?


当前回答

一图胜千言!下面这张图应该可以加强克里斯托弗·古特里奇的观点 在这个回答中说语义网是一个“分层架构”。

来源:https://www.obitko.com/tutorials/ontologies-semantic-web/semantic-web-architecture.html

其他回答

RDF是一种定义三元“主语”、“谓语”、“值”的方法。 例如,如果我想说,

"我叫皮埃尔"

我会写

<mail:me@where.com> <foaf:name> "Pierre"

参见<foaf:name> ?它是FOAF本体的一部分。本体是描述给定主题的属性和类的正式方式,OWL是定义本体的一种(RDF)方式。

你使用c++, Java等等…定义一个类,一个子类,一个字段,等等…

class Person
{
    String email_as_id;
    String name;
}

RDF使用OWL来定义这类语句。

另一个问这类问题的地方:http://www.semanticoverflow.com/

简而言之:

RDF定义了如何写东西 OWL定义了要写什么

正如前面的帖子所写的,RDF是一种规范,它告诉您如何定义三元组。

问题是RDF允许你定义任何东西,所以你可以像这样组成一个声明:

| subject | predicate | object |
|---------|-----------|--------|
| Alex    | Eats      | Apples |
| Apples  | Eats      | Apples |
| Apples  | Apples    | Apples |

这些三元组形成有效的RDF文档。

但是,从语义上讲,您知道这些语句是不正确的,RDF不能帮助您验证所编写的内容。

这不是一个有效的本体。

OWL规范准确地定义了您可以用RDF编写什么以获得有效的本体。

本体可以有几个属性。

这就是为什么OWL(版本1)定义了几个版本,如OWL DL, OWL Lite, OWL Full。

语义网是分层的。这是一个简短的总结,我认为你会感兴趣。

更新:请注意,RDFS是用来定义数据结构的,而不是OWL。OWL描述的语义关系是普通编程(如C结构体)所不关心的,而且更接近人工智能研究和集合论。

三元组和uri

Subject - Predicate - Object

这些描述了一个事实。通常URI用于主语和谓语。对象可以是另一个URI,也可以是一个文字,比如数字或字符串。文字可以有一个类型(也是一个URI),也可以有一种语言。是的,这意味着三元组最多可以有5位数据!

例如,三连音可以描述查尔斯是哈里的父亲这一事实。

<http://example.com/person/harry> <http://familyontology.net/1.0#hasFather> <http://example.com/person/charles> .

三元组是数据库规范化在逻辑上的极端。它们的优点是可以将来自多个源的三元组加载到一个数据库中,而无需重新配置。

RDF和RDFS

下一层是RDF——资源描述框架。RDF为三元组定义了一些额外的结构。RDF定义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一个称为“RDF:type”的谓词。这是用来表示事物是某种类型的。每个人都使用rdf:type,这使得它非常有用。

RDFS (RDF Schema) defines some classes which represent the concept of subjects, objects, predicates etc. This means you can start making statements about classes of thing, and types of relationship. At the most simple level you can state things like http://familyontology.net/1.0#hasFather i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a person and a person. It also allows you to describe in human readable text the meaning of a relationship or a class. This is a schema. It tells you legal uses of various classes and relationships. It is also used to indicate that a class or property is a sub-type of a more general type. For example "HumanParent" is a subclass of "Person". "Loves" is a sub-class of "Knows".

RDF连载

RDF可以以多种文件格式导出。最常见的是RDF+XML,但这有一些弱点。

N3是一种更容易阅读的非xml格式,并且有一些更严格的子集(Turtle和N-Triples)。

重要的是要知道RDF是一种处理三元组的方法,而不是文件格式。

XSD

XSD是一个命名空间,主要用于描述属性类型,如日期、整数等。它通常出现在RDF数据中,用于标识文字的特定类型。它也用于XML模式,这是一种略有不同的情况。

OWL

OWL adds semantics to the schema. It allows you to specify far more about the properties and classes. It is also expressed in triples. For example, it can indicate that "If A isMarriedTo B" then this implies "B isMarriedTo A". Or that if " C isAncestorOf D " and " D isAncestorOf E " then " C isAncestorOf E ". Another useful thing owl adds is the ability to say two things are the same, this is very helpful for joining up data expressed in different schemas. You can say that relationship "sired" in one schema is owl:sameAs "fathered" in some other schema. You can also use it to say two things are the same, such as the "Elvis Presley" on wikipedia is the same one on the BBC. This is very exciting as it means you can start joining up data from multiple sites (this is "Linked Data").

您还可以使用OWL来推断隐含的事实,例如“C isancestry of E”。

首先,正如前面所指出的,owl可以在RDF中序列化。

其次,OWL通过提供使用正式的可计算一阶描述逻辑定义三元组组件的设备,为RDF添加了本体功能(RDF本身仅为正式的知识表示提供了极其有限的功能)。这就是所谓的“语义丰富性”。

第三,重要的是要意识到在OWL- full(对于OWL 1)中rdfs:class和OWL:class是等价的,在OWL- dl中,OWL:class是rdfs:class的子类。实际上,这意味着您可以使用OWL本体作为RDF的模式(它不正式地需要模式)。

我希望这有助于进一步澄清。

在WC3文档对象模型中,文档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包含文本、注释、属性和其他嵌套元素的元素。

在语义网中,我们处理的是一组“三元组”。每个三重是:

一个主题,三元组的内容,id,数据库主键,一个URI;而且 谓词,“动词”,“属性”,“数据库列”-另一个URI;而且 对象,原子值或一些URI。

OWL之于语义web就像schema之于W3C文档对象模型。它记录了各种uri的含义,并指定如何以一种可以由机器检查的正式方式使用它们。语义web对于应用于它的OWL可能有效也可能无效,就像文档对于模式可能有效也可能无效一样。

RDF之于语义网就像XML之于DOM——它是一组三元组的序列化。

当然,RDF通常被序列化为XML文档……但重要的是要理解RDF与“RDF的XML序列化”不是一回事。

类似地,OWL可以使用OWL/XML序列化,或者(不好意思)可以表示为RDF,而RDF本身通常序列化为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