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位运算符在现实世界中有哪些用例?

和 XOR 不 或 左/右转


当前回答

我使用它们来实现快速BCD计算(会计师和审计员会对fp舍入感到不安)。

其他回答

我在为CMS实现安全模型时使用了按位操作。如果用户属于适当的组,就可以访问它的页面。一个用户可以在多个组中,因此我们需要检查用户组和页面组之间是否有交集。因此,我们为每个组分配了一个唯一的2次方标识符,例如:

Group A = 1 --> 00000001
Group B = 2 --> 00000010
Group C = 3 --> 00000100

我们将这些值一起OR,并将值(作为单个int)存储在页面中。例如,如果一个页面可以被a组和B组访问,我们存储值3(二进制是00000011)作为页面访问控制。同样,我们将or组标识符的值存储给用户,以表示用户所在的组。

因此,要检查给定用户是否可以访问给定页面,只需将这些值与运算在一起,并检查该值是否非零。这是非常快的,因为这个检查是在一条指令中实现的,没有循环,没有数据库往返。

例如,我使用它们从打包的颜色值中获取RGB(A)值。

我见过它们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系统中使用。

当我第一次开始C编程时,我理解了真值表和所有的东西,但直到我读了这篇文章http://www.gamedev.net/reference/articles/article1563.asp(它给出了真实的例子),我才完全了解如何实际使用它。

它们主要用于位操作(惊喜)。下面是在PHP代码库中找到的一些实际示例。

字符编码:

if (s <= 0 && (c & ~MBFL_WCSPLANE_MASK) == MBFL_WCSPLANE_KOI8R) {

数据结构:

ar_flags = other->ar_flags & ~SPL_ARRAY_INT_MASK;

数据库驱动程序:

dbh->transaction_flags &= ~(PDO_TRANS_ACCESS_MODE^PDO_TRANS_READONLY);

编译器实现:

opline->extended_value = (opline->extended_value & ~ZEND_FETCH_CLASS_MASK) | ZEND_FETCH_CLASS_INTERF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