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看来,你遇到过的最令人惊讶、最怪异、最奇怪或最“WTF”的语言特性是什么?

请每个回答只回答一个特征。


当前回答

Python的三元操作符

在Python中,C三元操作符(c++示例:bool isNegative = i < 0 ?True: false;)可用作语法糖:

>>> i = 1
>>> "It is positive" if i >= 0 else "It is negative!"
'It is positive'
>>> i = -1
>>> "It is positive" if i >= 0 else "It is negative!"
'It is negative!'

这并不奇怪,而是一种特征。奇怪的是,与C中的顺序(条件?答:b)。

其他回答

在Coldfusion中,任何地方的变量都被视为全局变量,无论它们放在哪里。

<cffunction name="one" returntype="void">
    <cfset var wtf="coldfusion">
    <cfinvoke method="second">
</cffunction>

<cffunction name="two" returntype="void">
    <cfoutput>#wtf#</cfoutput>
</cffunction>

COMEFROM是我见过的最奇怪,也可能是最没用的语言功能。

其次是三元运算符,因为它违反了优化的第一条规则。它带来的危害大于它解决的问题。它的危害更大,因为它使代码可读性更差。

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语言功能,但有趣/很棒的功能使用是Duff的设备。

这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语言特性,而是一个实现缺陷:一些早期的Fortran编译器通过使用常量池来实现常量。所有参数都是通过引用传递的。如果你调用一个函数,例如。

f(1)

编译器会将常量池中常量1的地址传递给函数。 如果您为函数中的参数赋值,则会在程序中全局地更改该值(在本例中为1)。引起了一些挠头。

在Bash中,变量可以显示为标量和数组:

$ a=3
$ echo $a
3
$ echo ${a[@]}    # treat it like an array
3
$ declare -p a    # but it's not
declare -- a="3"
$ a[1]=4          # treat it like an array
$ echo $a         # acts like it's scalar
3
$ echo ${a[@]}    # but it's not
3 4
$ declare -p a
declare -a a='([0]="3" [1]="4")'
$ a=5             # treat it like a scalar
$ echo $a         # acts like it's scalar
5
$ echo ${a[@]}    # but it's not
5 4
$ declare -p a
declare -a a='([0]="5" [1]="4")'

KSH做同样的事情,但是使用排版而不是声明。

当你在zsh中这样做时,你得到的是子字符串赋值而不是数组:

$ a=3
$ a[2]=4          # zsh is one-indexed by default
$ echo $a
34
$ a[3]=567
$ echo $a
34567
$ a[3]=9
$ echo $a
34967
$ a[3]=123         # here it overwrites the first character, but inserts the others
$ echo $a
3412367
$ a=(1 2 3)
$ echo $a
1 2 3              # it's an array without needing to use ${a[@]} (but it will work)
$ a[2]=99          # what about assignments?
$ echo $a
1 99 3

大约20年前,当我最后一次涉足腮腺炎时,实现有一些奇怪的局限性。当主机MUMPS变得越来越流行时,MUMPS传统上是一种自托管语言:计算机语言、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在一个包中。

腮腺炎主要是关于它的数据库。本质上,这是一个巨大的多维哈希表,由B*树支持,可以快速访问。语言和数据库之间也没有任何障碍:如果您想在那里存储一些东西,只需在变量前面加上一个符号,表明它将被持久化到备份存储中。

另一方面,文件系统几乎不存在,对它的支持就更少了。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一个程序从文件中加载到内存中,然后把内存中的内容发送回文件。最好在加载前清空缓冲区,否则它会和之前的东西混在一起。

因此,考虑到它的自托管性质和极其恶劣的文件系统,人们可能会想知道这些程序是如何编辑的。事实上,编辑器是用MUMPS本身编写的——那么,编辑器如何在不重写自己的情况下将程序存储在内存中呢?

好吧,诀窍在于能够以源代码的形式执行变量的内容。然后,编辑器将自己加载到变量中,在变量中执行自己,清除内存,然后在内存中加载、保存和编辑文件,一直从变量中执行。

除此之外,所有命令都可以被缩短为它们的第一个字母(除了Z命令,缩短为两个字母,主要处理文件系统),还有一个奇怪的事实,比如IF (I)设置了一个变量,然后由ELSE (E)查询——当然,可以被任何介入的I或程序本身覆盖。转念一想,我觉得整个语言就是个垃圾。然而,它有一种奇怪的吸引力。